走出暴力陰霾﹕保護家人≠容忍家暴 【明報副刊健康版】 文章日期:2009年3月2日
自從政府高調提倡「暴力零容忍」的信息後,社會人士普遍對家庭暴力和虐兒等問題提高了意識。不過,對於堅守傳統家庭觀念的人,尤其長者,面對家庭暴力甚至自己遭受虐待時,往往「敢怒而不敢言」。
去年年中,61歲的周婆婆因為心絞痛自行到急症室求診。但當值醫生為周婆婆檢查期間,意外地發現她的四肢分別有大大小小、新舊不同的瘀傷。當醫生問及傷痕的來由時,周婆婆解釋因跌傷而造成,其後,她才慢慢透露自己被么女虐打的經過……
精神病么女虐打母親 周婆婆有4名子女,有3名已成家立室,她便一直與單身的么女同住。周婆婆的么女數年前被診斷患上精神病,周婆婆就肩負起照顧么女的責任。可惜,女兒經常不依時服藥,甚至常常為服藥的問題而大發脾氣,有時候更會用拐杖或身邊的雜物打周婆婆。
堅持回家照顧女兒 急症室醫生在得到周婆婆的同意下,把她轉介至 「芷若園」的短期住宿服務。社工跟周婆婆接觸的初期,周婆婆雖願意透露被么女虐打的詳情,卻因為自覺么女需要自己照顧而堅持回家。不過,經過社工跟進後,周婆婆終於明白自己能為生活作決定,還可以有更理想的選擇;更重要的是,周婆婆明白到「保護家人」,不表示容忍家人的暴力行為,而是應該善用其他家人及社會資源,去確保家中各人的安全。
最後,周婆婆接受社工建議,安排么女轉由其他子女照顧,並由醫務社工跟進,而她的獨居生活亦變得輕鬆自在。
關心長者 鼓勵求助 順帶一提,無論是家人、朋友、鄰居,甚至專業人士,當發現身邊的人可能遇到暴力事件,都應鼓勵事主盡快求助。尤其遇到懷疑被虐的長者不懂自我保護,更應多主動關心,給予耐性,讓其抒發情緒和釋除疑慮,鼓勵他們向社工求助,讓他們知道,自己有權活於「零暴力」的環境。
芷若園 24小時危機熱線﹕18281 電郵﹕ceasecrisis@tungwah.org.hk 文﹕東華三院「芷若園」危機介入及支援服務
|